“百千万工程”转动乡村振兴车轮-凯发一触即发

谁也没想到,一场办在村子里的艺术节,竟然吸引了十多万人次参与。

毗邻佛山新城的大墩村,在一批艺术家、设计师入驻后,把不少旧宅改造成艺术空间,赋予村庄诗意之美,也引来了佛山市首届青年艺术节的落户。

佛山市首届青年艺术节暨乐从镇第八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在大墩村进行,艺术与乡村风貌在这里融合碰撞。/顺德融媒记者周焯杰摄

村还是那个村,有了人才的涌入、新业态的聚集,就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孕育出无限的可能。

城乡二元结构,一道世界级难题。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瞄准的就是破解这一难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最近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通报了2023年度广东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结果,佛山在全省21个地市中获评优秀等次。这是对佛山区镇村各级合力推进“头号工程”成效的高度肯定。

村居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最前沿。目前,佛山近800个村(社区)正朝着特质化发展、全域化提升迈进,展现千帆竞发态势,演绎别样精彩。

(一)

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硬实力,首先要把富民兴村产业发展起来,为农民找到生财之道。

佛山的村集体经济,有着傲人的实力。2022年,佛山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81亿元,对比位居浙江之首的杭州,同一年的数据则为183亿元。集体经济,是佛山农民收入的可靠来源。

但厚实的家底背后,也有一些隐忧。在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中,土地、物业的经营收入占了八成。这种结构,要想实现长期保值增值,难度不小。

从农村长远利益出发,佛山这几年加快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改革,拓宽产业经济发展空间。

这种变化,既直观反映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改革上——2023年交易平均溢价率达8.76%,实现了集体资产的增值增收;更深层体现在发展新模式的探索上,比如提高集体物业策划运营水平、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等,盘活村集体闲置资金,引入现代企业制度。

从群众身边实事破题,佛山持续推动村级工业园改造,推动土地高效利用。经过十多年接续改造,这些与村庄混杂交织的老旧工业园区,已经改造了大部分。前不久,佛山又对剩下的4.68万亩“硬骨头”发起新一轮改造升级攻坚战。

把它们改造好了,将为村庄、城市带来高质量发展的优质新空间。

在祖庙街道的朝东村,原来的老旧工厂和宿舍,改造成佛山首个数字视听文化产业园,汇聚了短视频、直播等新业态;北滘镇的黄龙村,拆除老旧工业园近600亩,成功引入了万洋科技众创城建设智慧产业社区……

禅桂坊•数字视听文化产业园。/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符诗贺摄

村改,改出了新空间、新形态、新气象,带动乡村产业、人居环境、治理模式发生深刻变革。

(二)

乡村是生产空间,也承载乡愁,寄托憧憬。和美乡村如何建设?农村现代化怎么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是先手棋。

在浙江,“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发展美丽经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造就万千新时代美丽乡村,被浙江农民群众称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

佛山落实“百千万工程”的十大行动中,其中一项是百里芳华示范带建设行动。这是绘就佛山乡村振兴全景图的精妙画笔。这条超100公里的示范带,串联起五区116个村(居),成为佛山大地上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如今,乡村从“个别美”走向“全域美”,催生乡村旅游、运动康养、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孕育出“美丽经济”。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在保护中传承,在活化中利用。云东海街道杨梅村的建设,就很有说服力。当地把村子里闲置土地、房屋、水塘打造成文艺载体,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同时留住了乡愁、乡土味。

云东海街道乡村振兴示范带环湖生态体验区内的杨梅村风景优美。/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澍摄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关键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在实事办实上下气力。抓好田间窝棚整治、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处理等民生实事,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农民群众才会感受到“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实惠和便利,收获更多幸福感。

在互促互进上下功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是孤立的,要与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进步等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既让绿水青山的好风景变成金山银山的“好钱景”,又让乡村成为高品质生活的承载地。

(三)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最重要的动力来自于人。

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实施好“百千万工程”的基础和保障。佛山正在实施的固本强基行动,就是要进一步建强基层堡垒。

推进“百千万工程”,农民是建设者和受益者。在荷城街道石洲村,当地动员村民、企业、乡贤等,创建了拥有51名成员的“百千万工程”乡贤团,在投资创业、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凝聚起合力,才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良好局面。

荷城街道石洲村。/高明融媒记者洪海摄

城乡融合,呼唤要素融通,需要激励引导更多人才“进村入乡”,与农村资源禀赋有机结合起来,更好赋能村居高质量发展。

佛山拥有77个亿元村(社区),农村集体资产体量庞大,但普遍存在管理粗放、经营方式单一等问题。就像一名村党委书记的思考:土地、物业用完后,今后靠什么?提升农村集体资产运营管理能力,专业人才欠缺成为制约因素。

佛山正在大力培育农村职业经理人,就是为了破解这一瓶颈制约。让专业ceo干专业事,促使村集体由原来的“包租公”转变为“运营方”,才能吸引更广泛、更优质的社会资源、资金投向农村。

(四)

专家学者评价“千万工程”是“在浙江经济变革、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让列车换道变轨的那个扳手,转动了乡村振兴的车轮。”

“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也在转动佛山乡村振兴的车轮。

从对佛山各村居的近距离观察中,我们能真切感受到“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变化:人心在集聚、产业在升级、环境在变美……佛山的乡村正在被重新定义。

2024年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实现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实施好这一牵动全局、惠及长远、根深叶茂的“头号工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互促共进,将不断巩固佛山高质量发展的比较优势。

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佛山乡村振兴全景图,正在佛山大地徐徐展开。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评论员刘江

编辑/林杨

相关阅读

"));
"));
网站地图